地方竞推稳增长投资调结构时机微妙

阿飞 阿飞 2012-08-02 02:14:31
来源:互联网

[ 上一波投资带来的后遗症至今仍未完全消化,地方高负债风险仍未排除,新一轮投资冲动很可能导致地方债务进一步膨胀 ]

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,各地稳增长大幕陆续拉开。陕西、广东、宁波、长沙和贵州等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投资计划,同时还有一批重大项目集体开工。

地方版稳增长陆续出台

今年6月,陕西率先出台十条“稳增长”意见,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,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。包括加快开工一批重大项目,确保西成客专、西合复线、蒙西-华中运煤通道等铁路项目下半年实质性开工建设;争取国家批复一批项目,确保韩国三星、美国 强生 、神华陶氏等一批重大项目早日获批。

7月初,广东也出台了19条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举措,其中包括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一系列措施。

7月16日,宁波市下发了《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》,26条新政内容涉及清费减税、扩大投资、调整结构、科技创新、要素保障、营造氛围等6个方面。

7月26日,长沙市对外宣布,2012年重大推介项目195个,总投资额达8292亿元,以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,激活潜在市场需求。据介绍,总投资3748亿元的“四十”重大项目包括“十大片区建设”、“十大基础设施”、“十大中心镇”和“十大产业项目”,涉及民生、综合交通体系、城市设施体系、新型城市化布局、产业发展等领域。

此外,《贵州省生态文化 旅游 发展规划》将于8月份公布,将从各地上报2382个项目筛选出总额3万亿元左右的重点投资项目,初步提出规划10个国家级重大项目、5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200个省级重点项目。

大规模投资尤其是类似贵州如此庞大的投资计划,让外界猜测新一轮四万亿投资将卷土重来。不过,贵州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近日专门澄清,该规划实为贵州旅游业到2020年的发展预测,初步设计近十年投资额度大约需要2万亿~3万亿元,而投资来源大多为争取招商引资项目。

“这是一个十年规划,是长期概念。其次,规划不等同于投资,规则必须要能吸引到外界投资,包括部分外资,否则难以实现。”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汤正仁教授昨日告诉《 第一财经日报 》。

投资需求之辩

在出口乏力、内需消费增长有限的情况下,扩大投资拉动经济显然是个有效途径,但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。

“经过上一波投资高潮,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得到完善,新一轮投资项目效率就降低很多。”广东当代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正浒指出,这一轮稳增长,如果地方过于依赖投资,有可能把结构调整的时间往后推,从而错过了最佳时机,加大经济风险。

杨正浒认为,以前扩大投资之所以能拉动增长,是因为扩大投资时,需求端已经存在并在保持增长,最有效的投资出现在同时吻合供给和需求端的点上。但在目前需求端已经萎缩,再去扩大供给端没有效果。

例如,由于制造业萎缩,上游煤炭价格也随之下跌,沿海不少港口积压了大量煤炭。“很多船抛锚港外,我们也不敢卸,因为堆场严重不足,货物无法流通。”南方一港口企业人士告诉记者。

杨正浒说,沿海地区原先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配合外向型经济而建设的,现在外向型经济发生很大转变,基础设施已明显过剩。

相对而言,内陆地区对投资更为依赖,且基础设施建设仍占据中西部很多地区投资的大头。

“陕西是以内陆型和投资拉动型为主的经济。”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告诉本报,陕西的出口和消费能力都比较弱,投资对经济拉动贡献在60%以上,且陕西投资仍有较大的潜力空间。

长沙市的投资规划中,产业项目投资仅占总投资规模的16%,其他项目分别是功能区开发、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项目。

潜在风险继续累积

但令人担忧的是,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,上一波投资带来的后遗症至今仍未完全消化,地方高负债风险仍未排除,新一轮投资冲动很可能导致地方债务进一步膨胀。再加上地方政府对 土地出让金 的依赖越来越严重, 楼市调控 失效的风险在加大,企业和社会的生存成本不断抬高。“这种风险可能继续累积,地方债危机爆发时间将继续推后。”杨正浒说。

厦门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说,依靠大规模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,仍是在走财政杠杆推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型道路,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就业和产业结构转型作用不大,“尤其是产业转型,几乎没啥帮助。”

他认为,中国经济发展应该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,而要扩大内需,关键在于政府要提供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,控制好房地产市场,让人们有钱消费,敢于消费,现在高昂的房价和缺失的公共服务等因素恰恰对社会消费产生了“挤出效应”。

另一方面,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在于企业个体。相比依赖财政杠杆启动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,减轻企业税负成本,刺激微观经济主题的活力,显然更为有效。

丁长发说,现在的地方政府不仅没有减税动力,还有增税冲动。如果依赖财政杠杆拉动经济增长,有可能增加企业和社会成本,实体制造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萎缩而无法生存。
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分享
首页 | 新闻 | 财经 | 娱乐 | 汽车 | 时尚 | 房产 | 健康 | 数码 | 体育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http://www.jrxinwen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   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,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:2685213839